中欧瑞博

您的位置: 首页 > 伟志思考 > 正文

伟志思考:为何牛市来了多数人还是赚不到钱?


全文字数 | 4681字

阅读时长 | 12分钟



我们先来看一下七月份主要中国股票指数的表现,万得全A、沪深300、中证2000、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了+4.75%、+3.54%、+4.51%、+2.91%、+2.83%。从7月份月度的表现来看,A股表现在大中华区的几个指数中相对更强一些,结构上看A股小市值股票走势要强于大市值股票。

为何进入七月份后,A股的走势整体来说会比港股更强一些呢?因素可能有很多,个人觉得主要的边际变化是两方面:一方面是7月1日中央财经委开会提出“反内卷”的新一轮供给侧改革举措。由于A股更多的公司具有周期属性,眼下从周期角度看处于景气度的低位,投资者预期随着反内卷政策的落地和见效,不少产能过剩盈利处于周期低点的行业可能会重回盈利上行周期,因此有不少资金开始加仓有周期反转预期的行业;另一方面,由于从4月份以来,港股市场和A股市场都呈现震荡上行,重心不断上移的特征。市场活跃度很高,不少个股涨幅巨大,赚钱效应逐渐显现和传导,使得场内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有所提升,场外观察的准投资者试探性入市的意愿有显著改善。


虽然今年以来,港股与A股指数的上涨已经有一定幅度,领涨板块里,诸如医药行业里的创新药板块、港股的非银金融、科技的AI产业链都涨幅巨大,很多公司的涨幅只有大牛市中才能见得到。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公司依然股价在低位徘徊,也有不少公司的股价仍在不断新低的路上。手中拿到牛股牛基的朋友,觉得正处于历史性的大牛市里;手中拿着熊股熊基的朋友,对牛市的观点不屑一顾!孰是孰非?

本期的伟志思考,我们就牛市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为何多数人在牛市中为何也赚不到钱?这两个问题来进行探讨。




01



牛市是如何形成的?

是否需要经济景气的改善为前提?


多数人都听说过“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么一句话,但是对于这一句话的理解,100个人可能会有101种理解。前辈只讲了是晴雨表,但是关于什么是晴雨表?这个晴雨表的使用方法?这样更重要的课题,大师们却又点到为止,不再言传了,让投资人自己去意会。据我观察,更多人是将“晴雨表”理解成“温度计”了!股市当然不是经济的温度计呀!否则大师为何不用“温度计”来代替“晴雨表”呢?从古今中外股市与宏观经济的运行周期历史来看,从来都是股市的表现提前于宏观经济数据的,因此,牛市的产生在第一阶段是不需要经济景气度改善作为前提的。

我们认为,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PPI指数更能反映宏观经济的景气情况。我们将PPI与万得全A进行了拟合,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两者之间的一些相关性(见下图)。2013年这一轮牛市的发动时,PPI一直处于负增长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A股当时走出了一轮大牛市,即便到了那轮牛市的最高潮,PPI依然同比没有转正。这些图标再一次佐证了巴菲特的那句话,不要等经济数据改善了再买股票,那时你会错过股市的大涨!当下股市和经济的情况,虽然与当时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还是很值得借鉴与思考的。



宏观经济与股市当然有很紧密的关系,但是其复杂性和研究的难度,远远大于直接研究股市自身的周期性规律。时间篇幅所限,找机会再进一步探讨这一课题。




02



导致牛市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又是什么呢?


确实,关于这一问题从来没有教科书和投资大师对此做过总结与陈述,这里我仅仅就个人三十多年的投资体会来谈一点思考。

谈牛市,这需要从上一轮熊市说起,熊市总是在大家依然处于赚钱的亢奋状态下,宏观经济依然处于高景气下不知不觉就开始了。熊市的最后一个阶段,一切都还是那么困难,由于之前的长期下跌和亏钱效应,投资者开始对从股市中难以赚钱,美好生活从远离股市开始产生了“信仰”!认为股市不会有太多的机会,每一反弹都是减仓离场的机会,不参与股市是最好的策略已经深入人心了。这时候的坏消息很多,但是唯一的好消息是—“股票的估值已经很便宜了,处于历史的低位”。

牛市的第一阶段的特征,是宽基指数在整体低估值的情况下,依然在下跌寻底,但是一批基本面最优秀的成长股,已经被市场上一些深度研究基本面的长期投资人盯上了,这些长钱开始逐渐在左侧吸纳最优质的成长股了,不再理会大盘指数下跌的杂音了,为终将到来的下一轮牛市提前布局。根据我们多轮牛熊投资经验来看,最优质成长股见底的时间,可能会比宽基指数见底的时间提前一年半到两年左右。例如:这一轮创新药的代表企业康方生物,股价的最低点出现在2022年的5月13日的11.9元,而万得全A指数的最低点出现在2024年的2月5日的3666.03点。康方生物股价见底的时间比万得全A提前了20个月左右这种现象与过往的规律非常契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下来复盘2005年那一次大盘指数最低点与茅台股价最低点时间差,自己去做数据整理印象会更深刻!)

优质成长股领先大盘企稳上涨,成长股开始形成赚钱的财富效应并向外扩散,这是牛市第一阶段的主旋律。牛市的前提不是宏观经济的改善,牛市的前提是市场估值足够便宜,其次要出现大牛股的财富效应!




03



为何多数人在牛市中也赚不到钱?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也很适合用来描述股市里的投资者。“成功的投资者总是相似的,亏钱的投资者各有各的原因。”

让我们来复盘一下赚不到钱的各种现象吧。

现象一、在熊市后期市场估值最低的阶段,跟随大众一同陷入悲观绝望,在低位将手中的股票卖完,基金赎完,远离股市,坚决在“低谷转身而去”。当市场见底上涨的初段,看不到经济改善的迹象,认定只是反弹,不会有牛市的,坚决抵制诱惑不入场。随着股市的上涨,看到身边不少人似乎从股市赚到钱了,开始提升对市场的关注度,加强学习和思考。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从股市赚到了大钱,经济数据也开始好转了,银行客户经理天天告诉你产品又创新高,新基金销售额度很紧俏了……,再不入市,可能真要错失这一轮牛市了。于是,再一次“顶峰慕名而来”,这种场景是否很熟悉呀!

现象二、上一轮牛市高潮,买了一些明星股票和明星基金(如2021年初的消费和新能源赛道股票和基金),当时买入就是长期看好这些行业,对他们有信仰。下跌的初期还逢低加仓摊低了一些成本,可事与愿违,越套越深,行业和公司的景气持续下行,股价越跌估值越贵。机构投资人纷纷抛售这一板块,虽然大盘已经见底上涨了不少,自己持仓的市值却没有动静,易跌难涨,陷入只赚指数不赚钱,满仓踏空的焦虑当中。

现象三、自己也看了不少专家关于市场已经熊转牛的观点,并且思考下来貌似有理,内心也接受了要加仓股市的观点。但买什么好呢?一些今年业绩景气度不错的公司的股价已经不在底部了,多的涨了三五倍,少的也涨了70%-80%了,买这些股票会不会追高被套呢?那些股价还没有上涨的公司,细看基本面,好像都有瑕疵,要么行业景气不好,业绩还没有改善。要么竞争格局又有不确定性……,真让人为难!向身边的朋友请教,有建议买AI的,有说创新药十年牛市的、有说买反内卷的……各种说法都有道理,该听谁的呢?

现象四、跟业内高手交流下来,自己也做了深度的思考,找到了看好的行业与公司,重仓买入,初期效果不错,市场上涨,自己的股票涨幅也更大,一切都很符合预期,看来这轮牛市有大丰收的机会了。谁知特朗普不讲武德,宣布对全球征收关税搞贸易战2.0,中国反制双方还你来我往贸易暂停了,这还了得,这样下去经济不得陷入大衰退股市大熊?眼下虽然股价回撤盈利收窄了不少,但毕竟还没有亏钱,赶紧把股票卖掉止盈吧。卖完不久,我那卖掉的股票又很快创出了新高一路飙升,低位卖了高位追回是不是太不理性了!唉,这一次不是我的错,是市场太狡猾了!

……

各种让我们错过一轮牛市的现象和原因实在太多太多了,不胜枚举!

其实,表面看,股市中赚不到钱和亏钱的现象和原因成千上万,其实背后的本质都是相同的!--对股市投资规律没有真正理解,投资能力没有训练成熟就匆忙下场。

这几天难得趁小朋友暑假有空。带老二老三去新加坡游学,连续两天早上起来,都见到老二在上数学课的网课。在泡咖啡的间隙,观察了一下老二上课的情况,发现老师在线上频频表扬她做课堂练习题的速度快。突然间若有所思,投资者做投资与小朋友学好数学的道理是不是很类似?---对于基本知识和基础题型,学生如果真正理解了其中的原理,基本题型不管怎么变化,对于中上水平的孩子大多数应该都能解答出来。对于一些特殊的难题,能不能解出来,如果没有特别高的水平和悟性的话,勤奋一些,多做习题会有很大的帮助。一道难题,如果卡住我们很久,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无论是自己想通还是请教别人解出来了。于是,这一道过去的“难题”从今以后就成了送分题了

为何这一轮熊牛转换,我们中欧瑞博能够比较早的判断熊市结束,坚持将熊市思维切换为牛市思维?受益于此,我们旗下大多数产品都创出了上一轮牛市的新高。原因正是如此!对于绝大多数投资人可能是第一次遇到的,有些虽是第二或第三次遇到,但上次也没有解出投资中的这道难题,而对于我们瑞博团队和一些解过此类题型的朋友来说,这些别人眼中的难题都变成了送分题!

其实不仅仅是股市,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一样的----赚钱的赢家仅仅是众多参与者当中的少数。只有那些真正掌握了行业运行规律和成功关键因素的参与者,才能够在不断的变化与杂音中做出持续正确的决策。成功的关键,不在于能做出一两次正确的决策,而是长期持续的正确,以及当出现错误后的“正确的纠错”。真正的独立思考,绝不仅仅是读了几篇自媒体文章,稍作思考后独立做出决定这么简单。必须建立在对现象背后本质的把握能力,以及对驱动事务发展的关键因素的理解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天资聪颖仅仅是众多必要条件很小的一部分,丰富的数据与长期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丰富的数据与长期的训练是不具备的,因此要持续赚钱就有点困难




04



回到近期股市的策略


关于是否进入牛市,从专业投资人的饭局氛围来看,目前的争论声比之前小了一些。讨论的重点已经从干不干?变为怎么干?牛市还能持续多久?这样话题了。

确实,每一个投资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价值观与方法论。就像实体经济有三百六十行一样,行行出状元。所以,如果是全面牛,随便买什么都可以赚钱。但这次牛市的级别有多大?会是鸡犬升天的全面牛么?我个人倾向于虽然牛市的级别可能不小,但还是属于结构牛,可能会出现部分牛市的特征。但这些仅仅是观点,未必正确。但立足结构牛,如果出现的是全面牛,是不会有风险的。并且优质公司在全面牛中也不会落后。

随着“反内卷”各项政策的落地,我们相信一些供求格局相对较好的产能过剩行业的经营拐点大概率会出现。市场可能会从成长股“一枝独秀”的格局向周期复苏的“百花齐放”演变。

虽然是牛市,调整也是必然会发生的,但是对于牛市中的调整,投资者要有定力,如果被一些调整的杂音扰动失去了仓位,很有可能会在未来新高后再次追高买入。

关于牛市还能走多久?这一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可能确实很难事前给予精确的答案,不过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过去的历史。我专门让同事整理了一下过往两轮级别比较大的牛市中,中欧瑞博的产品净值创出新高后,净值上涨还能持续的时间与空间。2015与2019年两轮牛市,我们产品创出历史新高后,上涨持续的时间分别是26个月和29个月。上涨的空间还是非常可观的(合规的要求不能披露具体数据)。而这一轮我们净值刚创出历史新高不到两个月,而全市场看投资者还是很犹豫,市场的估值也还在低位区,因此目前市场的风险是不大的,股市的整体温度依然不算高!

关于当下的策略,因为已经错过了最低位的最优买点,因此不少人会很纠结。根源都是为了追求完美。不要追求完美!不要追求完美!不要追求完美!重要的事说三遍。为了追求完美而错失正确,正是我在投资前20年最昂贵的学费! 

牛市来时,只要不追求完美,阶段跑赢债券获得不错的正收益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吴伟志

2025年8月2日于圣淘沙





★ 伟志思考 | 2025 往期回顾 ★

7月

6月

5月

_


_

4月

3月

2月

1月







风险提示

本报告所载信息和资料来源于公开渠道,本公司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适当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观点等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