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瑞博

您的位置: 首页 > 伟志思考 > 正文

伟志思考:中美领导人的釜山会晤具有历史性意义,开启了G2时代


全文字数 | 2983字

阅读时长 | 7分钟



10月份的中国资本市场,过程中,由于受到中美关税和稀土管制新政的影响,出现了较大的波动,走出冲高回落后逐渐修复的走势。沪深300和万得全A指数基本持平。港股市场月度出现了一些调整,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涨跌幅分别为-3.53%,-8.62%。随着10月30日,中美两国元首在韩国釜山会晤的成功举行,中美关系柳暗花明!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中美领导人会晤,我们认为这次会晤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10月份最后一周也是全球投资者都非常关注的超级银行周,10月29日,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并宣布美联储将于12月1日起结束缩表,但鲍威尔提醒12月份再度降息“远未成定局”。加拿大央行也降息25个基点,但暗示本轮降息周期接近尾声。10月30日,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维持利率不变。四家央行24小时之内密集公布利率决议,相当罕见!

中美经贸与两国关系未来如何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科技含量越来越重,是否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大变局,背后有何逻辑?本期伟志思考,我们就这些问题来进行探讨。




01



10月30日中美两国元首韩国釜山会谈

有何重要历史性意义


这是时隔六年后,特朗普与中国领导人的首次见面,也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后首次与习主席线下的面对面交流。就在几天前,双方的经贸团队负责人在马来西亚进行了两天卓有成效的技术层面成功的谈判。由于此前,美国关于中国造船业301调查与制裁的落地,中国关于完善稀土出口管制制度落地,特朗普一度威胁要再度加收中国商品的关税……也一度威胁可能取消中美元首釜山的见面。因此会前各界对会谈的成果普遍预期不是很高。

会面结束后,美方率先对本次会晤的成功给予了最积极的评价。特朗普在他的社交媒体上是这么说的:“如果满分是10分,那我给这次会晤的打分是12分”!从成果清单上看,确实中美双方都收获了不少:美方同意取消针对中国商品的10%“芬太尼税”,并将24%的对等关税暂停一年,同时暂停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和对华海事、物流及造船业301调查。中方则暂缓一年实施稀土出口加强管制措施,中美加强芬太尼禁毒合作、扩大农产品贸易(中方已于会晤前采购18万吨美国大豆)以及妥善解决TikTok等相关企业个案处理等问题达成共识。



美国战争部长在与中国防长会晤后也在社交媒体发布了喜形于色的信息:



显然,通过一系列的谈判与领导人会晤,双方都获得了一些希望得到的东西!从现实和中短期的角度看,这次谈判和会晤取得了双赢结果。但我个人更看重的不仅仅是短期在经贸政策上,中美之间出现了缓和的积极迹象,更宝贵的是自2018年特朗普开启对华贸易冲突以来,经过八年多的拉锯和中国企业界的自我调整,中国经济对美国的依赖性已经很大程度降了下来,中美摩擦也从被动防御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5月12日贸易重启与稀土管制落地,标志这一阶段的正式开启)。

从今年中美的所有谈判地点的选择,都是在第三国进行,双方的协商也是越来越对等的方式开展。中国在全球遥遥领先的制造业优势、九三阅兵展现中国在军事科技的实力,面对中国日益强大的国力,任何一个国家理性的领导人,都会认真评估应该如何与中国相处?特朗普与赫格塞斯在社交媒体上的发文看,都清晰的传递出与中国“和平”的意愿。这次会晤过后,并不是说未来中美关系就阳光普照、一路坦途,其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从此后,美国已经逐步找到作为“第一强国”的自己,如何与“第二强国”的中国更好的相处与合作,避免冲突的正确目标与适合的路径—互相尊重平等对话协商。相信,随着明年初特朗普的访华,这期间中美关系的主基调还是一个缓和期。

这次在釜山的会晤具有历史性意义,世界正式进入G2时代!




02



中国资本市场的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一直以来,舆论和媒体一直抱怨,美国资本市场中一直是科技股唱主角,中国的资本市场一直是金融、白酒领衔。随着8月份寒武纪股价一度突破1600元每股,股价超越长期股王茅台后,关于“寒王”是否泡沫炒作之声就一直不绝于耳。这里的讨论重点不是寒王的投资价值,是想和大家一起来看看中国资本市场的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截至2025年10月29日收盘,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5444家,总市值突破119万亿,连续5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占GDP比重从“十三五”时期的52%攀升至58.3%,实体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重从35.5%提升至49%。更为深刻的是发生了结构性的质变:科技产业市值占比逼近5成,电子行业超越银行业,成为A股第一大行业。

结构变化上,体现为:向“新”而行,实体经济成色更足。截至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量占比从42.6%升至52.3%,首次占据半壁江山。利润结构发生历史性转变—实体上市公司利润占全部上市公司的52%,开始超过金融业。市值结构同样呈现显著变化。电子行业市值占比达到12.7%,超越了银行业的9.9%,成为A股市场市值第一的行业。以电子、通信、电力设备、汽车、医药生物为代表的科技产业上市公司总市值占比从“十三五”末的40.5%提升至49.2%。同时,金融与地产行业总市值占比则从19.7%下降至17.2%。

过去几年风光无限的“新三样”—新能源车、光伏、锂电,今年以来逐渐被“新”新三样—机器人、人工智能、创新药所替代了!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上半年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2.1%、67.2%、40.9%,推动中国资产重估。从国际视角看,机器人与创新药都处于全球第一梯队,处于领跑的水平。人工智能处于并跑的阶段,在大模型的评分上可能还稍有差距,但在开源模型与降低成本方面,我们的人工智能产业是具有全球领先优势的。未来的人工智能竞争无论是算力国产化还是大模型的产品化落地,我们相信最优秀的企业大概率会出现在中美两国。从我们跟踪的情况来看,我们对中国科技产业的未来竞争力是充满信心的!

为何在不少人体感消费行业温度偏低,地产及产业链依然下行寻底的情况下,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及用电数据依然不差,我们从微观及中观的角度看,关键词可能在于“新经济”上。中国凭借着庞大的优秀企业家数量优势,凭借着强大的制造业产业链的优势、凭借着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凭借着庞大的内需基地市场的优势。我们观察下来,过去二三十年全球新技术进步带来的新经济机会,最主要的市场份额都被我们拿下来了。前几年的光伏、锂电、新能源车,未来的“新新三样”新经济产业,这些中国都具有领先的实力与潜力。

中国资本市场市值权重结构的变化,底层的逻辑就是中国经济的新旧动能的转换。中国经济的发动机,已经从传统的金融地产行业,向“新三样”,“新”新三样,“新”新新三样……不断的切换。过去的纳斯达克之所以成为全球最强的资本市场,核心还是科技产业进步带来的,中国的资本市场今天或许也在上演着类似的剧本。




03



回到近期市场发展及投资策略上


随着11月份的到来,2025年已经逐步进入收官阶段。由于今年不少行业和机构的收益率已经不错了,短期内可能会面临岁末年初如何保住年内成果,如何布局明年的调整。

但随着新的一年的到来,新的KPI又会重新开始了。我们认为,从基本面、估值、政策面各角度来看,中国资本市场具备走慢牛长牛的条件。市场大众普遍还是比较纠结的,因此我们建议朋友们还是要对慢牛要有更加坚定的信仰!

只要是有竞争力的行业优势公司,并且没有估值泡沫化的,对于这类优质的权益类资产,我们建议大家都可以耐心持有,淡化市场杂音扰动,静待庄稼成熟。这也是我们在这一阶段的整体策略。在实操上,我们可能会更加跟紧行业和重点公司的经营层面的发展与变化,及时优化调整组合。



吴伟志

2025年11月2日





★ 伟志思考 | 2025 往期回顾 ★


10月

9月

_


_

8月

7月

6月

_

5月

_

4月

3月

2月

1月







风险提示

本报告所载信息和资料来源于公开渠道,本公司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适当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观点等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